在光博会现场,给机器人寻找一颗最明亮的

2023-09-10 11:51


缺席了一年的光博会,在深圳又重新连接上了。

两年时间不能说很长,毕竟 2021 年的光博会盛况还历历在目。

那时候 3D 结构光、TOF 等技术还是阳春白雪,众多创业企业们在展台上拎着自家产品给客户讲解自家产品的差异化;也不乏一些初创公司仅仅拿着一套不成熟的方案,在一个偏僻的展台,给路过的人们讲自己的技术创新点,大家也能听的津津有味。

但两年又确乎很长。

对于绝大多数的企业,这两年过的颇为辛苦,融资环境的变化、市场的动态调整、技术商业化落地之难 ... 让这些创业公司们饱受摧残。部分企业,在利好与利空之间,选择了倒闭。

可惜市场不讲情怀,只会层层筛选出最能适应变化的企业。有不少面孔消失,但也有诸多企业在大浪淘沙中生存了下来,并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王者。

过去两年,这些被风浪筛选下来的 " 淘金者 ",变得更加坚韧,一步步走向成熟。

整个市场,也发生了诸多变化。

两年三变化:技术下沉、格局初定、产品外延

" 更务实了。" 投资人济川告诉 AI 掘金志。

两年前,济川参加光博会时,聊了不少创业团队。彼时大家都还在展示自家技术的与众不同,比如苹果结构光的国产化替代方案、iToF 与 dToF 的技术差异、怎么把雷达和视觉融合在一起 ... 有很多创意的想法。

今年参加光博会,创业者们很少再讲前沿技术与趋势,连自家的技术差异化也一笔带过,把更多的时间用于给客户讲 " 量产 "、" 成本 "、" 效果 " 等更现实的话题上。

" 市场淘汰了部分不适应变化的企业,但留下来的都是精华。"

济川表示,他投过几个项目,有一个已经彻底出局,还有几家成长性还不错。比较可惜的是,当时有一个天马行空的项目,由于拿不准没有投资,现在已经成了独角兽。

现在投资人们和创业者聊的话题,也变得更加 " 功利 ":新品能不能上量?产品能解决什么场景痛点?毛利率是多少?这个成本怎么撬动下游客户?技术在不同场景间能不能复用?怎么提高市占率?下一轮要不要引进产投?

事实上,这些被市场鞭笞过的企业,已经知晓创业之艰,理想之火只是信念,产品利润才是驱动车轮的机油。实验室里的黑科技,也一点点下沉到支付、泛安防等场景。

这些细分场景内,出现了许多明星企业,比如支付领域的奥比中光、安思疆、光鉴科技;金融领域的格灵深瞳、的卢深视;尊龙人生就是博机器人领域的灵途科技、舜宇智能光、乐动、EAI、蓝海光电等等。

" 经过数年的洗牌,市场格局已经初步有了雏形,并且具备明显的马太效应。" 济川认为,除非市场上再出现类似于大模型的颠覆性技术,否则很难再出现黑马,基本上是这些存活下来的公司分食市场。

在你争我抢的市场遭遇战中,不少企业遇到了瓶颈:在一个规模不大的市场里卷来卷去,即便市占率做到第一,赚的钱也并不多,反而形成了无效内卷。

最早意识到问题的企业,已经开始外拓," 把战火烧到其它行业去,开辟第二、第三线战场 "。

比如机器人。

作为不可或缺的 " 眼睛 ",机器人只有配备了相机和雷达,才能 " 看得见才能走的稳 "。不少企业投入重金,研发适配于机器人的深度相机与激光雷达,并且在最先上量的扫地机器人这波风潮中实现规模化量产,例如舜宇智能光、EAI、欢创、乐动、瑞识等。

由于扫地机器人进入缓慢增长阶段,很难再现过去三年的 J 形增长奇迹,这些厂商便把目光投向了商用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等新的赛道。

光博会现场,不少厂商带来了适用于服务机器人的产品:安思疆的 Nuwa 系列、灵途科技的 Blazer 探路者、Sentinel 哨兵系列;奥比中光则发布了首款户外大量程 3D 相机 Gemini 2 XL;以及 EAI 的 G、TG 系列,舜宇智能光的 RGBTOF 相机等等。

"all in 机器人。"

创业者张鸣告诉 AI 掘金志,机器人对感知的需求非常大,一个机器人会搭载数个甚至十数个传感器,尤以深度相机、雷达为甚,这是一个大市场,未来肯定会上量。

张鸣表示,另一个大市场是车载,许多友商也在布局车载产品线。但张鸣认为,创业公司要做进主机厂的供应链难度太大,话语权也不高,因此决定 all in 市场成熟度不高的机器人行业,这样才有机会。

现在高性能的相机和雷达,成本仍然比较高。" 未来谁能把成本做的更低、性能更高,以及稳定性更强,谁就能脱颖而出,成为机器人行业的 tier 1。" 张鸣坦言。

可以预见的是,车载和机器人在未来,将成为光学企业的掘金地。这些企业,有着同一个梦想,却有着不一样的基因。

产学研联动,学研所孵化的企业占据半壁江山

光学圈大致有三类企业:一类是学校孵化的企业,一类是研究所孵化的企业,还有一类是从高校毕业之后自主创业的企业,完美诠释何为 " 产学研一体化 "。

许多高校的光电专业独树一帜,如浙大、华中科大、西安工大、长春理工等,对应的孵化企业如舜宇智能光、灵途科技等等。

在众多研究所中,前来参展的,有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孵化出了奥普光电、长光辰谱等企业。

从高校毕业然后自主创业的公司也不少,如光鉴、灵明光子、安思疆等。

这些基因不同的企业,在其业务以及产业链角色的选择上,也互有差异。

" 你看名字带有‘光’,业务比较复杂难懂的,多半是研究所孵化的企业。"

一位从业者告诉掘金志,这些厂商名字比较踏实,业务一般偏向于底层光学技术的研究,整体偏向于产业链上游。

比如,奥普光电前身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机所实验工厂,其业务涉及精密光机电仪器、光机电一体化设备、光学材料、光学元器件等等。

学校孵化和从学校毕业自主创业的企业,一般选择产业链中游,做相机模组、激光雷达、光学解决方案等。但这些企业之间在取名上有着微弱的差异:

学校孵化的企业更接地气,英文缩写通常是汉字拼音字母,公司 logo 也带有明显的汉化色彩,如利安、宇瞳;而自主创业的企业,走的是国际范路线,名字和 logo 更具想象力,比如光鉴、驭光科技等。

" 学校、研究所孵化的企业几乎占了一半,产业链上游,这个比重会更大。"

某公司 CEO 林峰表示,光学是极其复杂的科学,细分领域足够多,创业没有学校、研究所的资源支撑,企业很难发展壮大。后面兴起的这些独角兽,很大程度上受益于 AI 的发展,尤其是计算机视觉的广泛落地应用。

" 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人工智能,给视觉带上了一副眼镜,看得更清、看的更准,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整个计算光学的发展。"

林峰认为,光学已经形成了明显的 " 产学研 " 效应,即研究所、学校等机构进行专注于底层技术的研究与突破,做好产业链上游,而创新企业则擅长前沿技术的融合创新,更接近应用端。

这些企业正在以飞快的速度崛起,其中的少数已经成为隐形的光学新星。

国产厂商的崛起,与那些隐形的光学新星

在许多光学底层技术方面,以及最上游的材料如镜头、镜片、玻璃等领域,我国正在全力追赶德国、日本等光学强国。但许多与下游应用相关的核心零部件,仍然为国外企业掌握。

部分创业公司瞄准了其中一个点,试图打破这种国外企业垄断的局面。

以 3D 结构光为例,其成像需要激光发射器发射数万个激光散斑,这对激光器本身的性能和功耗的要求很高,目前基本上采用的 VCSEL 激光发射器。

另外,光线还要通过衍生光学器件(DOE)进行 " 衍射 ",将光线进行 " 切分 ",以实现投射激光散斑的功能。

很长一段时间,这两大零部件基本上为欧美国家垄断,但现在,国内已经有不少公司开始研发 VCSEL 芯片,以期实现国产替代。

比如,在 VESCEL 芯片领域的灵明光子、纵慧芯光、瑞识科技、柠檬光子等。

又比如,在 oF 方面的光微、炬佑智能、世瞳微电子等企业,还有许多封装测试、材料方面的公司共同亮相光博会。

" 国内光学产业链虽然比起国外还有差距,但突出一个齐全。"

创业者齐东告诉 AI 掘金志,以前找一家做 VESCEL 芯片的公司,一是很少,二是技术不达标。这两年技术基本上都能找到能做的供应商,技术不算特别顶尖,但已经能够满足基本需求。

并且,这些供应商的技术迭代速度非常快,基本 " 一年一变 ",在部分参数上,几乎可以比肩国际水平。

" 整个供应链都在进化。" 齐东表示,供应链的进步,也会持续推动产业下游终端产品的场景应用,形成完整的商业闭环。

光和机器人的故事才刚开始

这几年,机器人开始变得越来越热,愈发受到重视。

从今年 1 月工信部十七部门印发《" 机器人 +" 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出要在 2025 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 2020 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

随后,北京、上海等地分别推出政策支持机器人产业发展,不但给政策优惠,还有资金、厂地等资源的支持。

而在许多细分场景,机器人的应用也越来越多,比如工业机器人、消费级的扫地机器人、商用服务类机器人等等。

这意味着,下游场景对机器人的需求正在持续扩张。

同时,伴随着国产替代潮,许多终端厂商开始寻求国产元器件替代,这对于产业链上游的供应商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利好消息。

作为机器人的 " 眼睛 ",不论是视觉相机还是激光雷达,都将直接从机器人更广泛的场景落地中受益,并且反哺至更上游的供应链企业。整个产业链,在技术、产品和市场的多轮驱动下,会变得更加成熟。

机器人和光的故事,已经悄然开幕。雷峰网雷峰网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



服务支持

我们珍惜您每一次在线询盘,有问必答,用专业的态度,贴心的服务。

让您真正感受到我们的与众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