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7 00:30
图片来源 @视觉中国
钛媒体注: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凤凰 WEEKLY 财经(ID:fhzkzk),作者 | 曹杨,编辑 | 张轶骁,钛媒体经授权发布。
奔驰和尊龙人生就是博宝马,这两家在全球厮杀了上百年的车企,在中国抱团组成了一家联盟。
两家公司宣布,将以 50:50 的股比在中国成立合资公司,在中国市场运营超级充电网络。
根据规划,至 2026 年底,该合资公司计划在中国建设至少 1000 座超级充电站,约 7000 根超充桩。
这样的合作,在宝马和奔驰的百年历史中,并不常见。
2019 年,双方曾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通过共享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打造一个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平台,来共同研发 L3-L4 级的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但 2020 年 6 月即宣布合作暂停。
时至今日,合作抱团,已经成了车企不得不做的事情。
更早之前,长安汽车已经率先与华为达成合作,共同成立新公司;吉利控股、长安汽车均与蔚来签署了换电战略合作协议;大众集团与小鹏汽车签署技术框架协议等。
中国汽车市场,车企的 " 联盟时代 " 已经到来。
奔驰宝马,再度 " 化敌为友 "
" 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一句极其功利的话,也成为了商场上万难更改的定律。用来形容奔驰和宝马更是再合适不过。
以相爱相杀的相处方式,在燃油车时代度过了百年历史的奔驰和宝马,为了应对国内新能源市场的激烈竞争,再度 " 抱 " 在了一起。
11 月 30 日,梅赛德斯 - 奔驰(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称为 " 奔驰 ")与华晨宝马汽车有限公司(以下称为 " 宝马 ")宣布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首批充电站计划于 2024 年起在中国重点新能源汽车城市开始运营,后续充电站建设也将覆盖全国其他城市和地区。
BMW 充电站 图 / 宝马集团
奔驰和宝马,这两家见证着汽车工业发展的车企,在百年的市场竞争中,一直靠着相爱相杀,见证和推动着汽车工业的发展。
从品牌车型来看,从入门到豪车,奔驰车系采用字母命名,从 A 级车到 S 级车,呈现出迷你车系到大型豪华车的进阶。而宝马车系,则采用阿拉伯数字命名,从 1 系到 7 系,同样是以递增的形式,体现出小型汽车到豪华车的变化。价格也都是从 20 万左右上探至百万级别。
产品之外,在唇枪舌剑方面,奔驰和宝马更是谁都没有服过谁。
2019 年 5 月,66 岁的奔驰全球总裁蔡澈宣布退休。" 老对手 " 宝马汽车,又是发布视频又是配以 " 退休意味着你可以和过去说再见,和未来 say hello。感谢多年以来的竞争 " 的文字,以表达对汽车界伟人的敬意。
只不过,看似满怀胸襟的宝马,却把心思埋在了视频最后。
视频里,一个长相酷似蔡澈的人,结束了在奔驰的最后一天工作后,乘坐奔驰 S 级轿车回了家。但滑稽的却是,回到家后的蔡澈,从自家车库开出了一辆宝马 i8 ……
不仅如此,宝马中国还在微博写道," 奔驰一生,宝马相伴 "。随后,梅赛德斯 - 奔驰转发该微博并写道 " 宝马相伴,奔驰一生 "。
宝马、奔驰微博互动截图
也正是因为不管在产品上还是营销上,奔驰和宝马都紧追不放的态势,才让两家企业此次的合作,更加引人关注。
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在燃油车时代叱咤风云、厮杀不断的宝马和奔驰,已经开始走向牵手合作。
2019 年 2 月 28 日,奔驰和宝马正式签署谅解备忘录。双方将通过共享最新的自动驾驶技术,打造一个高等级的自动驾驶技术平台,来共同研发 L3-L4 级的高等级自动驾驶技术。
而就在达成自动驾驶技术共享的前一周,宝马与奔驰还宣布成立合资出行集团。双方共同出资 10 亿欧元,成立五家合资公司,各持有合资公司 50% 的股份。
彼时,业界认为,奔驰和宝马的合作,是为了应对特斯拉这一科技新贵在自动驾驶等技术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带来的压力。同时,也进一步说明,在汽车产业剧烈变革中,就算是老对头也不得不握手言和。
尽管在 2020 年 6 月,奔驰和宝马宣布此次合作 " 暂时停止 "。但从双方再次达成合作中不难看出,奔驰和宝马的每一次合作,几乎都是为了更好地应对产业转型时期带来的挑战。
密集的车企联手
车企通过强强联合来应对市场竞争的方式,正在成为一种趋势。
12 月 1 日,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与华为终端有限公司签署《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而这距离江淮汽车上一次声明 " 未收到华为邀请且未参与投资等相关事项 " 不足一周时间。
根据江淮汽车与华为终端签署的《智能新能源汽车合作协议》公告显示,江淮汽车与华为终端将基于华为智能汽车解决方案,在产品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多个领域全面合作,着力打造豪华智能网联电动汽车。据报道,这一电动汽车预计进入 50 万以上豪华乘用车市场。
就在几天前,11 月 28 日,华为常务董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在智界 S7 发布会上宣布," 已向赛力斯、奇瑞、江淮、北汽发出股权开放邀请,并欢迎中国有实力的车厂,比如一汽,来参与共建,共同打造最领先的、极致的智能汽车解决方案的产品。" 很快,江淮汽车就给出了积极的回应。
在此之前,11 月 26 日,长安汽车已经发布了与华为签署的《投资合作备忘录》公告。
公告写道,经双方协商,华为拟设立一家从事汽车智能系统及部件解决方案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的公司,长安汽车拟投资该目标公司并开展战略合作。新公司业务范围包括汽车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汽车智能座舱、智能汽车数字平台、智能车云、AR-HUD 与智能车灯等,涵盖了目前华为汽车 BU 的核心技术。
除了与华为达成合作,长安汽车还与蔚来签署了换电战略合作协议。
同样看上蔚来换电业务的还有吉利控股集团。11 月 29 日,吉利控股集团和蔚来签署了换电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内容,不管是蔚来与吉利,还是蔚来与长安,两起合作基本一致。即,将在换电电池标准、换电技术、换电服务网络建设及运营、换电车型研发及定制、电池资产管理及运营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
在汽车圈,企业之间达成合作并不是什么新鲜事儿,但车企如此频繁的合作,在 2023 年尤为明显。
除了上述提到的自主品牌,还有跨国车企之间的合作。
今年年中,大众汽车集团与小鹏汽车达成了技术框架协议,并向小鹏汽车增资约 7 亿美元。在合作的初期阶段,双方计划面向中国的中型车市场,共同开发两款大众汽车品牌的电动车型。
同时,大众汽车集团还宣布,奥迪与其中国合资伙伴上汽集团签署了战略备忘录,进一步深化现有合作。
而 10 月底,零跑汽车与全球第四大车企 Stellantis 集团的战略合作,更是引发业内高度关注。据悉,Stellantis 投资约 15 亿欧元(约 116 亿人民币),收购零跑汽车约 20% 的股权,并获得零跑汽车董事会的 2 个席位。
交易完成后,Stellantis 还会和零跑汽车新成立一家名为 " 零跑国际(LeapmotorInternational)" 的合资公司,股权比例为 51%:49%。 无论是合作的模式,还是合作的深度,对于中国汽车产业来说,都是头一回。
联盟战,新能源时代的 " 生存之道 "
单打独斗的时代即将成为过去,车圈的联盟时代,已经拉开帷幕。过去的敌人,完全可以成为朋友。
形势所迫,这是最大的动因。在现阶段国内新能源汽车的竞争格局中,比亚迪和特斯拉的优势几乎已经难以被超越。
最新数据显示,11 月,比亚迪乘用车销量 301378 辆,同比增长 31%。
图 / 乘联会
特斯拉则是市场竞争中不可忽视的对手。马斯克在近日的访谈中提到," 我认为最激烈的竞争是在中国,很多人认为未来前 10 大车企第 1 名是特斯拉,后面九个全是中国车企,我认为是对的。"
两大巨头压顶,腰部车企不仅面临苦苦追赶的压力,更重要的是,单打独斗,可能会在激烈的竞争中因为资金紧张而提前出局。
数据显示,2018-2023 年上半年,蔚来汽车累计亏损 764 亿元。更重要的是,从 2023 年第四季度开始,蔚来的销量已被小鹏超越,在三家造车新势力中排在最后一位。
蔚来的选择是,一面裁员,在现有业务中压缩成本,一面试图用换电业务吸引更多 " 金主 " 的关注。
尽管截至目前,蔚来全部换电站固定成本投入已超 50 亿元,但换电的布局还是撬动了吉利、长安等外部力量的加入。
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告诉《凤凰 WEEKLY 财经》,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不管是新车的开发,还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其投资都越来越大。尤其是传统车企,从技术和资金两方面,都较难去铺设这么大的摊子,因此需要合作。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则表示,车企之间达成合作,都是为了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分摊成本、提高研发效率,以加速推出更具竞争力的新产品。
" 不同的是不同车企之间,合作的领域不同。比如,奔驰和宝马,更多是在技术和研发层面,而华为和长安、蔚来与吉利等的合作,更多是在产品和市场层面,旨在共同打造智能电动汽车生态圈。"
尽管车企各自合作的领域不一样,但在竞争加剧的大环境下," 抱团取暖 " 也好," 强强联合 " 也罢,都成为了更好的选择。
ZAKER旗下Web3.0元宇宙平台
ZAKER旗下新媒体协同创作平台